中国教育装备网 - 教育装备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调查统计 | 教育新闻 | 企业动态 | 市场行情 | 协会公告 | 新品研发 | 行业培训 | 装备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调查统计 > 腾讯教育发力,科技以人为本的另一层诠释
3.biz | 商业搜索

腾讯教育发力,科技以人为本的另一层诠释

信息来源:uooeoo.com   时间: 2020-01-14  浏览次数:16

  即便经济的大环境不算景气,但教育行业的博弈厮杀从未有片刻停歇。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同样孵化了教育科技产业的雏形:在创业的黄金年代里,教育科技开始受到众多资本追捧。即便身在「寒冬」,在其他领域近乎绝迹的初创公司却屡屡现身于科技教育行业中。

  以在线教育行业为例,仅2015、2016两年时间,融资事件就高达259次。如果说能够打破空间隔阂的在线教育是行业对于「科技+教育」的最初设想,那行至如今,随着云计算、5G、AI等新兴技术的相继商用落地,人们对这个组合的前半部分已经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经济下行,教育上行——教育科技产业之所以能够在互联网下半场异军突起,保持火热,背后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国内家庭教育意识逐步觉醒。调查显示,传统教育产业在过去二十余年间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面对规模超过万亿元、始终未见颓势的教育市场,让人毫不怀疑未来教育将会继承传统教育的衣钵,创造更多可能性。

  在这背后,是作为互联网科技时代原住民的00后、10后等新一代学习者。这一群体对新兴科技与先进教育观念有着天然的认知和本能的汲取,他们对于教育科技产品的需求自然日益高涨。  第二则是云计算、AI、大数据、物联网、5G等前沿技术不断推进落地。这些新兴技术正持续渗透教育产业,促使教、学、管、考、评、测方式,以及课程结构、形态等多个方面发生变化。

  事实上,去年4月,教育部就下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强调通过大数据采集与分析,将人工智能切实融入实际教学环境中,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这意味着在教育这样一个政策导向型明显的领域中,教育科技产业已然站上了政策的风口之上。

  今年9月,中国教育垂直领域的最大型纯软件项目「腾讯教育中标深圳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案例。在当前全国中小学已经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全覆盖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2.0的明显变化之一就是推动从硬件全覆盖向软件覆盖与应用发展,真正激发科技智慧助力教育教学。

  纵观近年来,STEM教育炙手火热和编程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在线教育行业在四线及以下城市高速增长,这诸多案例都印证了教育科技乃是大势所趋。

  在此背景下,教育科技无疑是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产业:前有传统教育为自己铺路,自身在科技手段更迭的大环境中面世,且又背靠无数科技巨头与资本为其背书。从而,也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助力产业智慧化升级的大任。

  换句话说,科技的加入并非使传统教育这棵老树萌生出了新芽,而是从内而外地改变了行业的生态。

  以四川九寨沟小学为例,腾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AI技术为前者提供了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老师们可以通过智能作业批改、智能组卷、精品云课等功能,将此前诸如试卷批改等冗长的工作流程缩短至几秒钟完成,还可以根据智能生成的大数据报告调整教学节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但如果仅从这一方面评价教育产业近些年发生的变化显然不够周全。虽然,要从商业角度上去探讨教育的前景。但不可忽视的是,就像网约车平台天然要对乘客的人身安全负一定责任,教育还带有与前者相似,即要对学生负责的使命——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以人为本”始终是底线和应坚守的基本原则。

  只是在传统教育行业激烈搏杀的这么多年里,当「如何在竞争中求生」变成主要议题时,初创企业的确不太能腾出精力思考如何才能达成教育界「有教无类」的共同愿景。

  这便是新兴科技巨头为教育行业带来的另一项质变,「教育资源能够真正做到平均分配」在过往数十年里始终是一个触不可及的伪命题。但所幸,科技带给人类社会的改变,也始终在历史的长河里被低估。

  就像当汤道生(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站在今年5月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宣布腾讯将整合自身教育产品、正式成立「腾讯教育」时,或许不会想到短短半年后它能激发出教育产业如此多的潜力。

  12月4日,汤道生在首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发布了「WeLearning智能教育解决方案」。这一举动,显示腾讯开始加速对科技教育产业整体的赋能。

  「MEET」是「以科技助力教育」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腾讯教育的未来愿景由此一览无遗。

  在5G还未完全商用落地、AI应用领域尚且不算宽泛的当下,腾讯教育率先用「WeLearning」给出了自己对技术变革新世界到来前的思考。

  从投资到研发,再到打造基础平台,腾讯的教育业务板块在过往几年里保持着高频的动作,这背后实际上是腾讯不断加深和完善在教育领域布局的战略,「WeLearning」作为腾讯教育的业务顶层架构,「集大成于一身」的最终使命便是实现智慧化教育。

  想要厘清腾讯这番「科技助力教育」的思路,要先从过去教育各环节人群的痛点着手。

  最重要的,是对于学习者而言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反馈及时性。事实上,前者在传统教育中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即1对1的授课形式。虽然学习的内容是固定的,但学习者却千人千面,一位优秀的教师自然知道如何给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线下1对1课程的火爆程度,足以反映出当个性化能够实现后的学习效果。

  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传统教育的模式里,1对1客观上其实在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失衡问题,对于个体而言这或许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但同时它也是助推着教育产业整体向「有教无类」反面越走越远的重要因素。

  智慧化教育的首要目标便是弥合上述差距,在让教育变平等的同时给予学习者更及时的反馈,从而最大化提升学习效果。

  接下来,就是对于教学者而言,科技作为一项全能的工具,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行为的效率。这并非意味着需要改变「以人授人」的学习本质,而是能让更多学习者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对于管理者和机构而言,智慧教育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武器。民营教育机构在过往数十年里,都是构成中国教育产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这一特质不仅能够帮助激发民营教育企业的活力,更对公立学校是一种助力。

  「WeLearning」的核心是教育中台。需要的是缔造者在技术、内容、数据等多方面具备足够的底蕴积累与构建一个生态保持绝对开放兼容的态度。而小公司往往无法满足前一个条件,大企业则更难接受后一个要求在数据层面的开放共享。所以,腾讯所开创的这一业内首个案例样本,或许难以复制。

  在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上,腾讯更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主题,联手数十家合作伙伴发起智能教育「光合计划」,意图助力100个贫困县教育扶贫、打造1000所标杆智慧校园,培养10000名校园CIO。

  不难看出,腾讯在自身的教育业务板块上用心颇深,无论是「WeLearning」的诞生,还是「光合计划」的启动,这名科技巨头想要助力教育产业变革的决心是有目共睹的。

  或许我们在步入智慧化教育阶段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段历史印证了科技是真正让教育变得普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值得肯定的是,腾讯在引领科技教育产业迈向智慧化、个性化、公平化的同时,始终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初心。

  就像尼采所说的,「真正的教育者并不是拥有头衔或业绩的人,他能让你发挥出所有潜力,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者理应是你的解放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阑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教育装备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