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至27日,山东省中小学教育装备引领实验创新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聊城召开,省内各地教育装备部门负责人、部分中小学校长等4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聊城多所中小学高大上的教育装备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3D打印、机器人、航模、无人机、趣味编程等创新实验室,给了孩子们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据了解,近年来,聊城在推进教育均衡过程中,实现了教育装备城乡一体化,广大农村中小学改变了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装备处境。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常规+拓展”的实验教学架构。
一个现象:
学生自制学具老师自制教具
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能做实验的不用课件代替,能用实物的不用图片代替,能做分组实验的不用演示实验代替。”在会议现场进行经验交流时,茌平区实验中学校长石秀云介绍说。
实验创新联盟校在聊城市实验小学大礼堂进行教育装备精品展示
石秀云表示,在茌平区实验中学,自制学具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已成常态。自制学具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用生活中易得材料、物品和废旧材料充当实验器材或稍做简单加工制成学具、仪器,并应用于学习之中,这本身就是学生潜在地进行了创造过程。
石秀云说,学校还为兴趣小组的学生开放实验室,开辟第二课堂,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平台。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对校园植物进行扦插、嫁接等;对于反季节的实验材料,学校与温室大棚种植基地建立联系,让学生个个是创新之人,校园处处是创新之地。
为了与时代接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8年初,茌平区实验中学投资24万元建立了创客实验室,有人型机器人、篮球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机器人四个项目。
另外,2019年,茌平区首次把信息技术课纳入区域教研。石秀云坦言,这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也凸显出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对学生的重要性。
市教体局副县级调研员郭章记表示,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实验教学,自2000年开始,聊城就把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列入了中考范围,每科分值10分,合计30分。
聊城第九中学校长刁国锡告诉记者,近年来,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发了丰富多彩的多元课程,并充分利用高配置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在实验室和功能室的开发和使用上,坚持让所有功能室用起来。
目前,东昌府区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等基础实验开出率均达到95%以上。各学校坚持把创新实验、综合实践与自主选课紧密结合,将地方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饲养、种植等项目引入校园,作为实验创新课程开设,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保证了以实验教学为依托的科技活动、校本课程蓬勃开展。
一个组织:
教育装备助推教育均衡
聊城成立实验创新联盟校
聊城市实验小学依托“创意空间”,逐步开设了3D打印、机器人、趣味编程、无人机探索、Arduino、VR制作等课程。
“在创意空间,各社团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手探究,去实现各自创意。”聊城市实验小学校长闫淑青说,在试错、碰撞、分享、交流的自由开放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高。
同时,聊城市实验小学依托学校录播室,将名师、名生、优秀家长、社会成功人士等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录制成了学校发展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实现多种场所直播、点播、录播等功能,通过互联网可以与多所学校一课同授,完成远程教学的任务。
另外,学校采用“实验小学+”名校带动模式,通过“远程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和名师系列课程”融合带动十余所城区新建校、农村薄弱校和远在1700公里外的青海刚察沙柳河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真正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实现名师名校资源共享,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东昌府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丙凯介绍,自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以来,东昌府区用于补充中小学实验室仪器、综合实践、科技活动、音体美器材、图书等的资金总量超过3亿元,140余处新建改扩建学校功能用房的设置及内部器材全部配置齐全,为东昌府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聊城市政协副主席、聊城市教体局党组书记马保杰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育装备投入,逐步实现了基础实验室改造升级工程和创新实验室建设工程。特别是,2016年以来,均衡配备完成后,聊城市中小学实验教学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经过反复论证,兼顾城乡差异,聊城成立了50余所实验创新联盟校。
一个方向:
实验教学亟须专业教师
招考向实验类学科教师倾斜
实验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2017年底,东关民族小学成立了科技创新小组。发起人是三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他们分别任教科学、音乐、计算机不同的学科,基于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探索研究,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他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融合各学科特点,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学校通过与三位老师座谈,了解到他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特别是3D打印方面的志向与憧憬,充分肯定了三位老师的创新进取精神,竭尽所能为他们创造科研环境,成立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并购置了相关技术装备。与此同时,在全校范围内鼓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人人学科技、爱科技的浓厚氛围。
校长刘国文说,东关民族小学科技小组规模逐渐壮大,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30余位教师、200多名同学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成员不断攻克技术难点,在熟练掌握创建模型的核心技术后,开始学习研发最适合学生使用的软件,并运用于教学。
于丙凯表示,为使教师适应“互联网+”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东昌府区加大教师招录力度,组织好专业性培训,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近年来,东昌府区在人员编制上不断向教育倾斜、向农村学校倾斜,向实验类学科教师倾斜。2017年以来的连续三年大招考,东昌府区共招录教师2180人,其中小学科学、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200余人,实验教学类教师短缺问题得到极大改善。
另外,实验小学等还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担任辅导教师,开设部分课程,解决学校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
全媒体记者 刘敏